更新日期: 2024年05月15日
高山症一直是我登山時努力克服的風險之一,相信也是很多人共同的困擾。隨著這幾年登山,對自己身體狀態越來越了解,透過各種知識學習及登山習慣的改變,慢慢找到與高山症和平相處的方式,確實執行後甚至完全感受不到症狀,這篇文字很多,是過往實際體驗的總和,希望透過經驗分享可以幫助到更多人。
快來追蹤Cynthia吧 ~♪
什麼是高山症
先來聊聊高山症(高原反應,AMS),它是指人體在高海拔由於血液中氧氣濃度降低而出現的急性症狀,通常出現在約2400公尺以上,頭痛是最常出現的,另外還有噁心、嘔吐、全身無力、失眠、心跳加速等,嚴重會導致高山肺水腫、高山腦水腫、意識混淆、昏迷。
所以高山症絕對不是只有在百岳,有時不到3000公尺的中級山也可能會出現,你無法預測會不會出現、什麼時候發生、會是什麼樣的症狀,所以就像顆無法預測的未爆彈,盡量預先做好準備再上山。
而這篇分享的主要是在預防不適症狀的發生,畢竟頭痛、噁心、嘔吐就已經非常難受,但若是已經出現肺水腫、腦水腫,也就是像步伐不穩、嚴重頭疼、呼吸有異音、呼吸困難等,請不要再惡整自己,立刻下山!
先聊聊我的高山症狀經驗
若你高山症狀經驗豐富XD 想直接看預防可直接跳至下一段:如何預防高山症:13種改善方式
我第一次嚴重感受到高山症的可怕是去玉山,那是我的第一座百岳,為了上山我很認真訓練體能,一路上步伐穩健,毫無異狀,但就在上到排雲山莊前的最後50公尺我突然心跳加速,頭痛欲裂,撐到山莊後整晚毫無食慾,夜裡完全無法入睡,那次行程我沒有服用丹木斯,只帶了止痛藥,隔天像失了魂的就這樣在大風雪中一路登頂。現在想想那時無知的自己真的很可怕,還好福大命大的,那次保暖做得很好,也有做到前一天入住高海拔(我們住在東埔)。
有了玉山的經驗,從戒茂斯上嘉明湖我就做了萬全的準備,但太過萬全了!!!我除了服用丹木斯外,又跑去買很貴的紅景天(真的被玉山嚇到),我其實一整路都活得很好,但過了嘉明湖時想說來吃個紅景天補一下,不補還好,吃了紅景天後,我開始反胃、頭暈、想吐、臉色慘白,一開始以為自己中暑,後來想想應該是水分補充太少,血液濃稠,加上胃部根本無法消化那顆大膠囊,我一直撐到向陽山屋,大吐完後才重生。
再來就是合歡北西一日縱走,那次回程在七上八下的路徑上,我也是出現高反,頭疼得難受,放慢行進速度,吃顆止痛才有動力回程。自此我發現我的症狀都是在6-8小時後出現,高度約在2700公尺以上明顯產生。
除了這幾次多日行程的百岳外,長時間(超過6小時)、較高難度的中級山我也出現過高山症狀。經過這幾次的經驗後,每一次上山我開始很全面的計畫,並做好預防準備,後來再上百岳例如大霸尖山、南湖大山等,我都沒再出現高山症了,因為每次上山前都做了很多努力及準備,接下來就與你分享我的改變與做法。
如何預防高山症:13種改善方式
以下是我自己做過功課,並經過多次上山實測後的經驗分享,都是事前的預防及保護,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不一樣,並不是都做到了就一定不會有高山症狀喔!非常建議若有上高山或高原的人,事前先去看過旅遊醫學門診或是家醫科確認身體狀況再上山。
|#1 評估自身體能與負荷|
寫在第一點是因為這是最基本卻又最容易被忽略的,爬山本身就是一件高耗氧的活動,一定要仔細評估行程的路況難易、天數、距離、高度落差、負重等,千萬別越級打怪,上得了山卻下不了山是很危險的,畢竟爬山是靠自己,不要幻想出狀況會有專機接送,這樣壞壞。
事實的真相是,再怎麼不舒服,你都必須靠自己想辦法下山降低高度,若嚴重到已經意識不清,只會苦了同行夥伴,畢竟等山下來支援早就來不及了。
|#2 保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
「待援333原則」強調當人體失溫3小時,缺水3天,缺食物3周就會危及性命,所以保暖為生存之首!保暖牽涉的裝備層面太廣,很難三言兩語說完,但很重要的是全身上下的防水,包含雨衣、雨褲、背包防水處理、鞋子,都要盡可能地保持身體乾燥,或至少做到延緩潮濕,並且在一到住宿地後立刻更換乾燥保暖衣物。
而除了防水外,高山上的風也是相當強勁,我覺得避免頭疼的最好方法就是想盡辦法把頭部保暖做到最好!除了戴帽子、毛帽外,我也會利用Buff頭巾多一層包住頭部,並蓋住耳朵,耳朵很重要呢!除了行進間,我在山屋或是帳棚睡覺時,一樣會想盡辦法保暖頭部跟耳朵喔。
我知道輕量化很重要,而多帶一些保暖或備用衣物可能會增加些許重量,但相信我,淋過整整三天的雨,你就會知道多那一點重量絕對值得!
|#3 使用預防藥物|
丹木斯(Diamox,Acetazolamide)是目前一線用藥,除了預防外,也有治療效果,並能加速人體適應高海拔環境、緩解在高海拔地區的失眠症狀。另外還有像是類固醇、威爾鋼等都必須經過醫生專業評估後服用,至於紅景天我個人使用經驗是不太好啦,也沒有醫療實證,就不建議花錢亂吃。
丹木斯我是在上山前一天就開始服用,每天早晚使用125 毫克(所以一錠250毫克需要剝半),使用到不再上升的高度後繼續再使用2 天才停藥,這是我的醫生指示,服用前還是要自行跟你看診醫師確認使用方式喔。
我的副作用是我的手指頭會麻麻的,臉頰、嘴邊也會麻麻,但那感覺很輕微,是不至於像中風啦XD 要注意的是蠶豆症或是對磺胺類藥物過敏不可服用,且懷孕等級為C。
|#4 提前上山住一晚|
也就是安排Day 0的住宿,避免第一天就直接開車到登山口往上衝,前一晚先到鄰近的中高海拔著一晚適應高度,會對避免高山症有很大的幫助。
|#5 一個月內先去高海拔地區走走|
這是我覺得很棒的方式喔!像是清境、合歡山等都很易達,你可以安排去合歡山走走當行前訓,也可以單純去較高海拔的郊區旅行也沒關係,讓身體適應一下高海拔,這是我後來上百岳前一個月內必做的事。
|#6 不要忘記呼吸|
這點是不是聽起來很像廢話XD 但這絕對是超級重要的經驗談,我面對困難地形時,為了一鼓作氣拉升,有時會稍微閉氣用力,或是拍照為了避免手震也會暫時閉氣,但結束後可別忘了大口呼吸啊,高山症就是源於血氧濃度低,認真呼吸是真的很重要。另外真的很喘很累的時候,不要彎腰喘氣休息,試著停下腳步,微微站挺身體,大口呼吸,讓氧氣真的進到體內,彎腰反而會阻礙呼吸順暢。
|#7 記得要多喝水|
上高山因為溫度低,常常不自覺口渴而忘了喝水,但身體缺水也是會導致高山症的,尤其丹木斯本身就是一種利尿劑,水分的補充更不能忽視。我知道行進間上廁所很困難,尤其若是重裝對女生來說每次上廁所都是一大挑戰,所以我行進中蠻習慣使用水袋,吸管開了就喝水非常方便,行進中適度且緩和的飲水,抵達扎營地後,若水源充足,盡量多喝些溫水,並正常如廁,新陳代謝會有助於減緩高山症的發生。
|#8 慢慢來,更快到|
前往高海拔的山通常行進時間也長,與其一開始衝太快後面無力,倒不如穩健步伐,避免動作過度劇烈,讓身體耗費太多氧氣。建議可以事前規劃每個節點時間,讓行進速度保持在可控範圍。
|#9 爬得高要睡得低|
登山時應紮營在較低海拔處,每次登頂後要回到較低海拔的營地休息,可以避免高山症的發生。有些資料還建議超過海拔2750公尺後,每天睡眠高度不要爬升超過500公尺,但這點真的比較難,有些長程路線高度拉升較快,建議依照自身體能狀態,事前評劃扎營位置,並同時找出備案,若狀態不佳是否有合適的迫降地點。
|#10 避免感冒上山|
感冒嚴重時可能加劇高原反應而轉化為肺水腫,所以若出發前就已經感冒,建議審慎評估是否上山。而若是上山後一有感冒跡象,就要及時吃感冒藥,我的家醫科醫師除了丹木斯外,事前也為我備好一系列藥品,從抗生素、止痛、咳嗽、胃痛、止瀉、退燒等藥物一應俱全。
|#11 注意飲食細節|
飲食上建議高醣低脂,避免食用會產氣的食物(如大豆、碳酸飲料等),還有抽菸、飲酒都要避免。我的夥伴們每餐都準備的很澎湃,平底鍋煎牛排,還有梅酒、威士忌等,但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樣,我知道自己容易高山症,就可以盡量減少攝取這類食物。
|#12 鍛煉身體,增加自信|
哈哈這點是不是聽起來很像文宣教條,但爬山的確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進化,持續的運動跟爬山,真的會讓身體越來越能適應山上的環境和登山的肌耐力。當你相信自己已經有能力可以走入這座山,同時又做好了以上的所有努力,那麼就可以擺脫對高山症的心理恐懼,放鬆心情出發了!
|#13 適度服用營養補充品|
最後這一點就看自己的需求,並非是必須喔。當然行進糧是必備啦,對於身體跟心靈都是一種滋潤。此外你可以帶著你「平日有在食用」的維他命,山上吃的東西千萬不要是第一次嘗試,像是我跟紅景天就八字不合啊!
補充電解質可以用寶礦力、鹽糖、鹽錠或是專門的電解質粉都是不錯選擇。
你也可以找看看你命定的身心靈營養補充品喔,我把服用丹木斯跟補充品當作我多天數登山時每天的儀式感,透過這個小動作給自己不少安心感。
結語
以上這幾點是我應對高山症狀的實際經驗,若確實一一執行,的確幫助我從嚴重頭疼進化到無感,但我還是會隨時備著普拿疼,不舒服時就可考慮適時服用。另外若是不確定自己是否有高山症的潛在危險,或是曾經有高山症狀的人,建議還是避免獨攀,有好的夥伴彼此照顧是很重要的!
而這篇文章絕非以醫學專業在研討高山症狀,而是以改善身體狀態及避免誘發的角度來做經驗分享,若有醫學上的疑問還是要向你的醫師做專業諮詢喔~
我覺得高山症有點像經痛,過程有多難受只有自己能體會,所以更要靠自己事前避免或過程中調節,出現任何疑似症狀也要主動告知同行夥伴或嚮導,否則等其他人發現時,可能都是比較嚴重的狀態了。
祝福大家都能舒舒服服上山、平平安安下山:)
最後附上陳崇賢醫師在Facebook對高山症的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