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24年03月13日

《苦雨之地》用書寫自然的方式描繪出六個故事,作家吳明益更被許多書迷奉為男神,把作家神明化是有點誇張了,但這本小說絕對值得你細細閱讀。

書寫自然的方式創作小說

《苦雨之地》這書名源自於美國自然作家瑪麗.奧斯汀(Mary Austin)的書名《The Land of Little Rain》,吳明益借用此一意象譯成中文。整本小說其實可視為6篇獨立的短篇,分別述說著軟骨發育不全卻被德國家庭收養的蚯蚓科學家、患有自閉症卻深諳鳥聲的男孩、因愛人離世而接受特殊療法的女孩、妻子遭無差別殺害後而開始幫妻子完成小說的律師、共同出海尋找已滅絕藍鰭鮪的4個人,以及想買老虎卻只能買下一頭鷹的男孩的故事。

雖是述說六組主人翁的人生故事,場景卻很明確地與生態自然相結合,對於人事時地物中的「地」有著大篇幅而深刻的描述。在吳明益的設定中,短篇故事兩兩關聯,但我覺得除了人物重複出現外,對於角色描述影響不大,對讀者而言並不太會出現「喔,原來他曾經歷這些,所以他才會在上一篇成為這樣的人」這種豁然開朗的領悟,但這沒有不好,若視為獨立篇章結構依舊完整。

bing dun zhi sen 0
▲ 書中插圖〈臺灣鐵杉〉,手繪、影像後製:吳明益(新經典文化提供/取自閱讀誌)

苦雨之地誰來為你撐傘

我很喜歡貫串整本小說的關鍵要素:他們同時都收到了「雲端裂縫」的鑰匙。這個像是駭客病毒的東西,會將某人硬碟裡的秘密幻化成數位的具體宅邸,並透過標題寫著一首詩的mail,將鑰匙遞交給某個有關係的人,誰會得到鑰匙不得而知,有人恐懼深層的秘密公諸於世,也有人渴望得到愛人的鑰匙,進入他未曾理解的世界。

窺視他人的心是一件多麼私密而揪心的事,駭客卻愛上這個病毒,紛紛開放平台協助病毒演化,邀請手握鑰匙的人一步步踏進充滿抽屜的屋子,檢視每個深藏的祕密。

這本書發生的場域就在你我身邊,奇萊山、北大武、北海岸,或是永樂市場也好,雖被視為「苦雨之地」,實則每個主人公都在生命中受了傷而選擇走入自然,大地接納了他們的苦難,為他們輕撫傷疤,抑或我認為他們都在山與海之間感受到了「神蹟」,但即使被好好接住了,又該如何回應做抉擇,書中精彩之處就在於作者對每個主角心靈層面的細微刻畫。

the land of little rain
▲ 書封設計

逝去的會不會只是還沒相遇

〈雲在兩千米〉是裡面我覺得充滿神話色彩又帶有部落傳說之美的篇章,這篇故事原是已逝妻子檔案裡的一篇未竟之作,直到妻子離去後,丈夫才發現他對妻子理解甚少,決定把這故事寫完,於是走入山探詢雲豹蹤跡,最終也活成了雲豹。

對這篇感受很深除了場景設定就在我家鄉的大武山外,對於故事中神秘的雲豹皮究竟從何而來,是否宣示著曾經存在的痕跡,也讓人深深著迷。我覺得這篇非常適合搭配〈生態研究者吳海音:我們的未來裡有沒有雲豹?〉一同閱讀,他在文中提到了「再野化」概念,這是一個很值得作為生物倫理的探討,人類始終都難擺脫自詡造物主的立場,但什麼才是回歸自然也許很難有個定論,但確定的是,若這篇小說雲豹的再生是透過基因編碼或科學培育恐怕就美不起來了。

yun zai liang qian mi
▲ 書中插圖〈臺灣雲豹〉,手繪、影像後製:吳明益(新經典文化提供/取自閱讀誌)

感知真能被另個器官替代的嗎?

〈人如何學會語言〉也同樣是這本書最讓我喜歡的篇章,述說一個自閉症男孩對鳥聲獨有的靈敏覺察,長大後成為鳥聲專家,卻在母親離去後失去聽覺,於是他開始學手語,甚至思考如何用手語打出鳥語。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模擬語言已經不單純是跨種族或跨物種,而是跨器官。

這讓我想起另一本我很喜歡的小說《巴別塔之犬》,這本小說在講一名語言學家的妻子離奇地從蘋果樹上摔死,唯一的目擊證人是一隻狗,於是他開始教狗如何說話,至於是否成功就留待你們去閱讀了,希望有機會也來好好介紹這本我最愛的小說。語言學一直是個很神秘的科學,舊約用巴別塔來解釋人類語言的分歧,但跨物種之間又該如何解釋?生理構造是創造語言的首要因素,決定我們發聲的基礎,我們可以聆聽鳥語,甚或模仿聲音,但無法理解與詮釋。

雖然這篇文章所指涉的語言學習並不探討理解層面,但更突發奇想的是,他想將人類某個器官的感知改用另一個器官去詮釋,例如耳朵聽見的,改用手語去描述,再讓眼睛去感知。這過程有點浪漫,像詩化語言帶有具體而精煉的意象。雖說如此,我是有些懷疑,作者對於鳥語的形容其實仍無法擺脫擬聲的概念,這些聽不見的人有可能一出生就從未聽過自己的哭聲,在寂靜的世界裡以擬聲來擬聲似乎有些不合邏輯,但倒不如說這樣手語打出的意象就如同無聲閱讀,即時無法親臨現場,也能透過類文字去感受。

▲ 書中插圖〈黑枕黃鸝〉,手繪、影像後製:吳明益(新經典文化提供/取自閱讀誌)

讀小說也讀人

吳明益是我認為非常用功的作家,他寫生態、寫自然,科普知識自然不可能憑空而生,於是他蹲點觀察,學習攀樹,更將小說交由更領域專家點評。而在小說出版後,〈閱讀誌〉也做了一個專題,邀集4位科學家針對《苦雨之地》做科評,刊出隔日吳明益竟主動撰文回應,針對小說與科學的分野、拿捏間有非常精彩的對話,也有很多科普知識隱含其中,也提供作為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 科評《苦雨之地》專題
延伸閱讀 >>> 科評苦雨之地》吳明益回應:「為了小說」

udn wumingyi
▲ 吳明益 (吳明益提供 / 取自UDN)

其實小說本身就構築在奇幻想像的故事性上,常與現實邏輯脫鉤,許多作家只在乎「故事邏輯」,現實世界是否如此就不是那麼要緊,畢竟如果都很合乎邏輯那就叫日常,哪還有小說的高潮迭起。但讀吳明益的小說有點像是科普散文,你會在裡面看見很多知識,諧和的與故事主軸交融,不會讓人感受到賣弄文采或是吊書袋的煩躁,這是很不容易的事,但也難免有時讀來生硬或是出戲,但都不影響閱讀的流暢度。

但讓我驚訝的是吳明益的創作能量不只在文學,繪畫跟攝影都是那樣純熟,是足以在特定領域獨當一面的多棲創作人,媒介雖不同,但對美學信仰的堅貞卻從未熄滅,這本書的封面便是作者自己的創作,書中也有他的多幅繪畫作品,細膩一絲不苟的筆觸就和他的文字一樣。

hui mian kuang ying meng jia la hu he qi ge shao nian
▲ 書中插圖〈灰面鵟鷹〉,手繪、影像後製:吳明益(新經典文化提供/取自閱讀誌)

唯一一篇我個人較難完整想像的篇章是〈恆久受孕的雌性〉,閱讀時會感受到作者似乎想交代的脈絡很廣卻有些零散,一直到讀完這本書的後記才知道這篇和作者過去長篇小說《複眼人》有關,有時書寫者已經通盤了解自己的故事,在訴諸文字時會無意識地選擇性交代,雖看似精煉但對第一次走入故事的讀者來說會比較辛苦,需要自己腦補,但也許也是進入作者下一本著作的契機。

若你也喜歡自然文學,也喜歡散文化的小說筆觸,蠻推薦你來閱讀《苦雨之地》

《苦雨之地》

land

《巴別塔之犬》

  • 作者:卡洛琳‧帕克斯特
  • 譯者: 何致和
  • 出版社:寶瓶文化
  • 博客來79折連結
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