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24年03月12日

兩天一夜的瓦拉米一直是我的夢幻清單之一,屬八通關古道中一段的瓦拉米步道,又被稱為蕨之道,路線舒適平緩,沿線還有豐富植物相伴左右。在步道盡頭迎接旅人的是可愛的紅色山屋,童話般的行程怎不讓人著迷。

瓦拉米1 6046
瓦拉米1 6406

瓦拉米|行程規劃

若只走前段到佳心便返程,可安排一天的行程;但若申請走到瓦拉米,因為來回就要28公里,很難有多餘的時間可以好好享受山林美景,建議可以安排兩天一夜,在可愛的瓦拉米山屋住一晚再返航。瓦拉米步道難度不高,雖然距離稍長些,但路線平緩,很適合兩天一夜的初心者喔。

這次我們出發前輕颱圓規才剛重創花蓮,確認瓦拉米沿線狀況都穩定且開放後,幸運遇見天氣轉為晴朗,才敢放心照原定計畫出發,也因此看見在豐沛水源下獨特的瓦拉米美景。

800 2bd484f912f41609f5425888b820e3c6

瓦拉米|交通與停車資訊

瓦拉米步道的的登山口在花蓮縣卓溪鄉,若要Google導航可以設定「八通關古道登山口」。千萬別導航到瓦拉米,Google可能會帶你到雲深不知處。

在抵達八通關古道登山口前會先經過南安遊客中心,有提供乾淨舒適的洗手間,沿途會經過南安瀑布,若時間允許可以停下看看。登山口前設有停車場,若停滿也可以停路邊,但要小心別影響會車或迴轉喔。

瓦拉米 v2 5328 2

瓦拉米|入園申請

從步道口到前段佳心都屬自由進出,但過了佳心之後就要申請入園、入山。

台灣國家公園入園線上申請 🔗

登山口-佳心 (共4.9公里)

瓦拉米步道其實是八通關古道東段的前段,因為兩天一夜的路程通常將終點設在瓦拉米,休憩一天後回程,因此這段路線就直接被大家稱為瓦拉米步道。

我們入山時遇到一團大哥大姐們從遊覽車下來,正準備出發前大合照,瓦拉米前段因為不用申請,加上吊橋、瀑布妝點在步道間,也很受到一般遊客歡迎,大姐們很熱情主動說要幫我們合照,只是他們只走到山風一號吊橋就回去,實在有些可惜。

瓦拉米1 5374
瓦拉米 v2 5389
瓦拉米1 5428
▲ 山風一號吊橋

瓦拉米步道是日據時代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一部分,因為背負交通功能,所以是沿著山腰闢道而行,道路寬闊、地形平緩,在拉庫拉庫溪相伴下步道緩緩向上。

步道全線除了原始山徑外,同時又以棧道、吊橋一段段串接起來,讓整段山旅充滿豐富的五感體驗。

瓦拉米1 5469
▲ 沿線會經過不少鐵棧橋

因為連日豐沛的雨水,岩壁不斷沁出水流,一整排滴滴答答的水簾洞,稍稍降低中海拔的秋日高溫。若想前往觀看壯闊的山風瀑布,需另外走一段樓梯向下至觀景台,奔騰瀉下的瀑布在下方沖刷出碧綠深潭。

瓦拉米1 5479
▲ 這位先生拿了水杯說要是試喝看看
瓦拉米1 5798 2
▲ 因為水量太豐沛就像走在水簾洞下

瓦拉米全線共有5座吊橋,山風二號吊橋是八通關東段唯一現存,日治時期所留下的鋼筋水泥造舊鐵線橋,水泥上用漢字書寫上優雅的「山風橋」三字,古樸間帶著一股勁道。在橋上可以看到瀑布從左側一路飛到右側,彩虹就掛在被沖刷的石頭上。

瓦拉米1 5556
▲ 山風橋二號
瓦拉米1 5607
▲ 在橋上看著瀑布與彩虹

沿線上美麗的瀑布與溪流不斷現身,順著步道每走一段就又是不一樣的風景。

瓦拉米1 5754
瓦拉米1 5835
瓦拉米1 5878

走到佳心時已經看不到一般遊客,佳心是這段古道的分界點,過了這裡就是管制區,必須申請入山入園才能進入。循著踏階而上的大片腹地已經看不見當年的駐在所,但建造了洗手間和木椅供人休憩,原本想在這悠閒的吃個午餐,但蜜蜂實在太多,趕緊吞了麵包就出發。

瓦拉米 5902 3
▲ 循著踏階向上就是佳心駐在所舊址,如今已不復見
瓦拉米1 5979
▲ 照片拍不出來的是我們身邊大概圍繞了5、6隻毛茸茸的熊蜂

佳心→瓦拉米山屋 (9.1公里)

好久沒有走上這麼舒適平緩的山徑,我和大恩雖背重裝卻用散步的速度在前進,瓦拉米保留了原始迷人的森林樣貌,在雨水與溪流的浸潤下,長出無盡的蕨類與森林,也孕育了豐富的野生動物,處處都有小心黑熊的可愛指標,這兩天雖然沒有遇到黑熊,倒是遇到不少瓦拉米居民,有擬龜殼花、藍腹鷴、台灣獼猴和黃喉貂等,在森林裡自在的散步,或是躲在山壁偷看我們的到來。

瓦拉米1 6011
瓦拉米 5899
瓦拉米 6578
▲ 若不仔細看,跟落葉融為一體的擬龜殼花也很難被發現
瓦拉米1 6032
▲ 原始的步道與森林旁若細看就可看見已經被植物佔領的駁坎
瓦拉米1 6046
▲ 頭戴花冠的微笑大鯊魚

也許是連日豪雨讓山吸附了大量水源,沿途無數大、小瀑布順著山壁沖刷而下,不知道平常日子裡的瓦拉米是否也是這般景緻?有些緩緩橫過路徑,沿著坡度順流而下,而有些則淹過了路徑,將沿路變成一條淺淺小溪,我們就這樣「溯溪」前進。

其中比較刺激的是,有一段路徑隨著瀑布經年累月沖刷出橫貫路徑的溪流,若水量大深度就會漫過小腿肚,我們先研究了一下可行的踏石,撐著杖快速跑過,就跟餅乾掉到地上不到3秒不會髒一樣,我們天真幻想著,水淹過鞋子不到3秒也不會濕。

瓦拉米1 6107
▲ 通過這湍急的小溪,猜猜鞋子會不會濕?

中間過程中會經過一段氣勢滂礡的瀑布,被突出的岩石切分成兩座,腳下鋪設了懸空的鐵棧道,瀑布就在身旁傾瀉而下,巨大的聲響完全聽不見彼此的聲音,我唯一能想到的形容詞大概只有老派的「萬馬奔騰」可以形容。斜射的陽光正巧從山壁後射向大恩,我趕緊拍了一張。

瓦拉米1 6117

從佳心走約4.9公里就可見到黃麻一號吊橋,木板雖看似老舊,卻穩穩地接住了壯闊溪谷的兩端,每回走入深山裡看見如此迷人的吊橋還是會很驚嘆,要如何千辛萬苦才能用人力搬運建造出這樣的一座橋。當年的戰爭與殺戮都已經遙遠,開路的目的也許各有不同,但我相信即使時空更迭,每個走上這條路的人,一定都曾對這片山林暗自傾吐愛慕吧。

瓦拉米1 6147
▲ 黃麻1號橋
瓦拉米 6152 3
▲ 黃麻溪谷

我們去的那天,後段因為颱風造成不少傾倒的大樹,其中有一段更是土石大量坍方,巨大的樹幹跟樹冠就這樣順著土石沖刷而下,完全擋住去路,我們想嘗試從坍方的高處繞過倒樹,但樹太大碎石地質又不太穩定,最後還是選擇跨過重重大樹,不知道經過這一、兩個月的修復是否已經排除了。

瓦拉米1 6159
瓦拉米1 6200
▲ 瓦拉米吊橋,瓦拉米步道的第五座,也是最後一座吊橋

瓦拉米山屋一日屋主

因為沿路景緻太美,平緩舒適的山境讓我們以時速只有1.2km的龜速移動,邊拍邊玩,直到發現太陽漸漸沒入山後,我們才拉升到3.8km,5點抵達山屋時天還微亮,除了我跟大恩,只有另一組申請帳篷的山友,原先包下山屋的大團似乎取消了,原本我們也是排到帳篷,但前一天收到後補上山屋的通知,就這樣開心成為山屋一日屋主:)

今晚的菜色是「豪華蒜香奶油野菇佐綜合鮮蔬燉飯」(菜名很長聽起來好像比較厲害),再拿剩下的牛奶煮玉米濃湯跟泡一杯拿鐵,這是疫情解封後第一次在山裡住下,重回暗夜裡沒電、沒熱水洗澡的山裡,還是那樣熟悉。

瓦拉米1 6220

吃完飯我們依舊早早入睡,睡到一半我和大恩不約而同地醒來,躡手躡腳抱著腳架跑出去拍照,四周寧靜無聲,只剩風吹過樹梢的沙沙聲響,今晚的月光實在太過明亮,星星也相形失色,但拍拍夜晚的山屋還是很美。

瓦拉米1 6235

瓦拉米(Walami)在布農族原意指「一起去做某件事」,其發音與日語的「蕨」相似,加上附近蕨類種類豐富,因此日人在此興建駐在所後,便命名為「蕨駐在所」。

資料中也提到,蕨駐在所之所以在八通關扮演重要角色,是因為它距離東段起點玉里大約是30公里的路程,剛好是一日可抵的距離,所以行走於八通關越道路或攀登新高山(玉山)的警員或旅人,均以該地作為旅程第一晚的住宿地點,因此也設有供行旅住宿的「客間」,尤其1930年代開始民間登山活動開始蓬勃發展,蕨駐在所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延伸閱讀 >>> 花蓮景點|隱身在民宅內的玉里神社,尋訪美麗鳥居與石燈籠

看到資料時我的想法只有以前人的體力真好,對他們來說一日30公里再正常不過,我們現在有一半的路途都靠車子代勞了。

瓦拉米 6243

一大清早走出山屋白茫茫一片,經過午夜裡的一陣大雨,空氣依舊飽滿濕潤,彷彿伸手一擰就能落下水珠。我們躲在斜屋頂下開始煮早餐,一隻黃喉貂開始繞著山屋跑,最後跳到桌子上吃著樹上掉下的果實,大眼毛茸茸的可愛姿態,實在很難跟「羌仔虎」的兇狠相連。

瓦拉米1 6331
瓦拉米1 6375
瓦拉米1 6371

難得身為「一日屋主」,我們在瓦拉米山屋外玩了很久,才依依不捨地把厚重大門關好踏上回程。

在失根的記憶中重建家園

回到佳心後我們下切去舊部落走走,拉庫拉庫溪流域有著豐富的歷史,過去百年來就有許多布農族人在這建立家園,隨著日本政府進入此流域,因為沒收族人賴以為生的獵槍,而爆發1915年「喀西帕南事件」,接著連續引爆流域周圍的連鎖抗日行動。

瓦拉米1 6478
瓦拉米1 6499
▲ 步道旁的「喀西帕南紀念碑」

事件後日本人不惜耗費鉅資於1920年建設了「八通關越橫斷道路」,以東西向橫跨中央山脈的最高處,連接玉里與東埔,道路上建設有46個警察駐在所,以強力的軍事手段控制布農族人,並將原住民土地收歸國有,而後又以各種手段將世世代代居住於深山的原住民,將近1500人陸續遷移至淺山管理。

隨著政權轉移,國民政府來台後依舊承襲日本的原住民土地政策,失根的族人依舊無法回到他們的祖居地,孤寂的家園便在時間洪流中傾毀在深山間,逐漸被遺忘。

瓦拉米 6581
▲ 很美的菌菇,但如果有密集恐懼鎮的人可能會覺得有點恐怖

如今後代族人已經在原址重建傳統家屋,由於現行法規限制,想必這條重建之路一定走來艱辛,家屋外視野遼闊,當初族人在山裡恬靜無爭的生活,又怎會料想到被侵門踏戶,不得不揭竿而起,甚至最後還被沒收家園舉家遷移飄零?

傳統家屋是依照原址的三石灶、室內葬及幾塊鋪在地上的大石板等遺構重新整建,所以裡面還保有先人的室內葬,若拜訪務必尊重及避免嬉鬧唷。

瓦拉米1 6608
瓦拉米1 6596

走入蕨之道,才知道八通關之美

要走上八通關古道全程難度極高,但東段的瓦拉米一段卻相當平易近人,陽光、瀑布、吊橋、蕨類還有偷偷躲在山邊偷看的居民們,每一段景色都能讓人想念很久很久,真心推薦給你。

說起八通關,最後也與你分享近期看的一本好書《與子偕行》,作者是楊南郡老師與徐如林老師夫妻,在這本書中記錄了山與人之間的故事,也記錄當年他們踏查的八通關、合歡古道等的紀錄,相當精彩,也與你分享:)

延伸閱讀 >>> 書評《與子偕行》|一本讓人欲罷不能的書,寫景、寫情,寫下無數山與人間的動人故事

與子偕行 9780